深圳特区电子行业发展史

来源:  作者:DianZiZhan.Com 发布:      点击:

从小平同志南巡到2008年为止,包括深圳从山寨(贸工技)进化到创新(技工贸)的历史足迹,深圳通讯产业,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全面开花。

深圳电子百家争鸣,各谋其道

南巡之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最重要变化就是,产业从之前的主要来料加工加速往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像华为,中兴,创维,科健等高新科技企业迅速崛起,科健当年还被评为深圳第一家高新科技技术企业。而相比之下传统电子产品就渐渐的开始退出深圳的历史舞台,开始往东莞、惠州、顺德转移。同年呢,也就是92年,深圳第一家电子企业康佳集团成功登陆A股市场,也成为全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电子科技公司。另外达声电子和华发电子也是同年上市的电子科技公司。

中兴通讯

而1993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当时主政的最重要命题,就是搞活国营企业,搞国有企业改革。原因很简单嘛,只要是有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业,国营企业肯定就被彻底完败。不过国企改革的确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总是不见实际成效。怎么让国有资产在不流失的情况下,又能适应新型市场的竞争呢?。中兴通讯搞了一次创新,通过重大股份重组经营机制改革,实现“国有控股,授权经营”,这是全国首创“国有民营”机制。这一机制后来被称为“中兴模式”,中兴模式的崛起给深圳国企改革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新的模式也造就了中兴通讯后期成为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巨头。

当然,要推动深圳电子工业的高速成长,靠迟钝僵硬的国企肯定不行,而民营企业呢?虽然活力四射,百家争鸣,但是在当时,民企在经济格局上,还是没有太大地位的,融资管道很窄,银行基本不授信给民企,很多细分市场又被严重垄断,那个时候还没什么天使风投之类的,所以民企的融资完全就靠民间。我记得我父亲跟我说过,他当时来深圳最早去面试的公司就是华为,任正非当时为了研发产品,在民间融资的成本高达三分息每月,那么很显然,民企当时还很难成规模化。

所以引进国际跨国大企业成为了一条最快捷的路。而93年,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大量跨国电子科技企业对华大规模进行投资,这也算得上是外资进入中国的一个元年。深圳市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开始搞开发区概念,包括高新技术园区,福田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坂田工业区,石岩镇等等,大力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这个时候的外资也从以前的重点港资日资,转为台资和欧美资。IBM,康柏,伟创力,朗讯,惠普,斯比泰,富士康等等。同年科健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第一个高科技上市公司,当然科健现在已经逐渐被大家淡忘,但曾经鼎盛的科健确实不可一世,如果喜欢足球的朋友就清楚他在02年赞助了英超球队埃弗顿,那个护球像极了亨利的李铁就是靠科健征战英超的。当然科健后面倒下去的原因我认为呢也恰恰就是和三星做合资企业的一个恶果。

康佳集团

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落后的情况,将价格战变成了常规武器。最经典的就是96年的彩电价格大战,深圳康佳,TCL王牌,创维三家国产彩电主流品牌在不断大的整合和疯狂的价格战下,国产彩电市场份额在短短一两年间占领了70%以上的中国市场,国际品牌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国产彩电在这一战役上赢得了一时间胜利。

97年对我们深圳人乃至全国人民来说,真可算是一个意义非凡之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悲恸。而7月1日的香港回归,原本是一个举国欢腾的日子,却也因此染上了一重莫名的遗憾。当然了,不得不说香港的回归对深圳的电子业的未来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而同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其负面的影响也对深圳电子业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98金融危机加速产业升级

香港回归和亚洲金融危机后,更快的加速了深圳电子行业的产业升级,深圳的电子产业全面向通讯产业,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高端消费类电子深化。资本,技术,外资,人才加速进入深圳电子市场。

第一,通讯产业开始在深圳蓬勃发展。首先是手机市场开始爆发,桑达,科健,国威,康佳,中兴通讯等等巨头都开始涉及手机市场。其次是基站和程控交换机,随着手机的普及,电信网络面临巨大商机,在通讯行业有“巨大中华”四家公司,即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其中有两家公司都在深圳。

第二,在深圳说了很久的集成电路产业终于尘埃落定,赛意法成立,深爱半导体引进4寸晶圆厂,还有很多合资民营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春笋般崛起。不过大规模的前端晶圆制造和封测在深圳很难有大的发展,这跟政府的行政干预有关,当然,深圳在集成电路分销环节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本上所有的国际一二线品牌原厂都将亚太总部或者第二大办事处设立在深圳,顶级代理商大联大,安福利,艾睿亚太总部在深圳。

第三,计算机行业在深圳落地深根,长城计算机,宏碁电脑,联想,新蓝科技,新天下等等,总之涉及计算机整机和上下游的电子制造企业在97年后,突然多达两三百家。

第四,就是高端消费类,我们上期讲过,深圳的电子业最初是三来一补,什么收录机,收音机,音响,彩电等。而97年以后,所有消费类企业开始产品加速进入高端消费品,就拿音响来说,奋达实业就开始做发烧友音响,家庭影院。电视机开始进入现代电视时代。之前的收音机,慢慢演变为以先科科技为首的激光光盘CD,VCD,DVD。而还有在几年后迅速爆发的数码市场,数码相机,MP3,U盘等等,其中以1999年成立的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为深圳数码的急先锋。这里要提一下哦,朗科是第一个获得机构风投A轮的深圳高科技企业,我们之前有提到,民营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原因,很难形成规模化。而1999年的高交会以后,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后面的“深创投”,加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开始逐渐吸引了海外的天使和风险投资,所以说高交会以后,创投在深圳开始慢慢兴起风潮,这为深圳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注入了强心剂。

到了2000年前后,深圳的电子工业产值成为深圳第一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行业。此时电子业在深圳屹然成为最为核心最为支柱的命脉产业。但同时,很多电子产品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激增的现象,感觉已经到了天花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刚刚还说到的一度风光的彩电行业又陷入全面亏损,可谓盛极必衰。深圳的康佳亏损8个多亿,创始人陈伟荣宣布辞职,然后TCL和创维的电视甚至变成了论斤按白菜来称斤卖。核心原因是因为整机成本80%的核心器件都要从日本韩国台湾进口,靠持续降价又没有核心技术哪里会有出路。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来,深圳电子制造企业大部分在走贸工技路线,缺乏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和研发投入是深圳电子制造业非常大的一个致命缺陷。

电子产业面临WTO挑战

好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这对深圳电子信息企业开发自己核心技术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因为当年受到IT产业收缩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电子信息类产品的产量出现了下降。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华为受到全球电信产业的重大下滑影响,库存激增,现金流匮乏,内忧外患,可谓到了华为最危机的时刻。任正非60个亿人民币现金出售掉了自己的华为电气,买方是美资企业艾默生集团,后成立新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不过话说回来,艾默生网络能源成立以后,原来的老华为人很多就出来自己创业了,为深圳创办了很多优秀的电子工业民营企业,比如汇川,英威腾,南海华腾等等。所以艾默生也被称之为电子工业的黄埔军校。

2002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受到WTO的正面影响,深圳电子工业产业当年就突破了2000亿大关,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这一年“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其中“深圳制造”在电子产品出口当中占比非常大,长城电脑,888牌泰丰电话机,三诺的扬声器,彩电行业也全面回升,手机销量激增。

到了2003年,SARS病毒像“幽灵”般的侵入中国,打破了所有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不过深圳当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却没受到什么影响,在第三季度以后强劲反弹。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愈演愈烈,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各种针对中国反倾销案开始不断的发酵,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思科公司对华为提出诉讼,指控华为非法复制思科的软件,首先先不论民族情绪,我们中国科技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多多少少当时肯定是有抄袭欧美日成熟产品的嫌疑,加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更会被抓住把柄,不过华为随后与3Com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联手对战思科。

2004年,深圳政府又确立了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就是汽车电子产业。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爆发,深圳迅速崛起了相当有实力的一大批汽车电子企业,像航盛电子,比亚迪,元征科技,路畅科技等等,另外深圳的大专院校深职院开设了汽车与交通学院,也为深圳汽车电子行业不断输送蓝领人才。同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办市场内设立中小板企业板块,中小企业板块的开通,为深圳的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在国内上市打开了新局面,又一批行业活跃的中小企业崛起。比如做工业激光的大族,做数字视讯的同洲,做电子连接器的得润,做新能源的科陆,EMS厂实益达等等。

随着WTO效应的发酵,民营企业的力量异军突起,出口急剧上升,深圳电子产业作为深圳工业的龙头地位更加不可动摇。廉价的电子产品让“中国制造”在欧美国家大放异彩。相比民企的风采,国营电子企业却显竞争力极度匮乏,开始快速衰落,有些今天依然存在的国营电子企业都是靠早年在深圳拿到地,做一些物业出租而生存着。当年还有件事儿,就是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因为涉嫌通过贪污手法进行诈骗和挪用公司资金5000多万港币在香港被抓,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这事当时震惊了全中国。

深圳蜕变为创新型城市

不过我们实话实说,深圳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确实迸发出非常多的优秀电子企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这些成绩其实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是非常大。而且因为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依然缺乏竞争力。从政治层面来讲,由于在价值观问题的偏差,深圳电子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上走的也异常乏力。针对这种形式,05年政府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号召,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将深圳建设为国家创新型的新型城市,并且国有资产加快速度退出电子工业行业。所以“创新”这个词至此开始成为了深圳的魂!华为,中兴,康佳,华强,创维,航盛6家企业成为了国家级创新技术企业中心。好易通,海能达,国人通信等32个电子企业成为了市级企业创新技术中心。当然有些人说某些企业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创新,都是在圈政府的钱和地。我们先不论谁家在圈钱谁家在创新,不论如何,深圳的企业,在创新这件事上,确实在整个中国是绝对的一马当先。特别是作为充分竞争无门槛限制的电子行业,更是创新的火源。近几年来,号称国际大咖做无人机的大疆,从事生命科学的华大基因,被一堆顶级VC机构投资的柔宇科技,被称之为深圳最神秘的高科技技术企业光启科学,想用激光投影征服视觉的光峰光电,等等,这些一系列所谓黑科技企业涌现,颠覆了传统电子制造业对企业价值的认知,将深圳电子科技创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30年过去了,从当年只有一个县办小工厂到今天的各种世界级顶级科技公司坐落深圳。这种奇迹应该连政府都没想象到,所以说市场的力量,我们广大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和神奇。不过呢,随着深圳的经济高速发展,深圳这座城市也开始面临中年危机,更年期的问题。房价,金融,物价飙升,投机之风盛行,大量传统实体电子企业外移,迁出深圳。虽然深圳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但是我所看的情况是,所谓的创客基地比创客还多,帮企业跑政府补助的机构,比创新企业还多。如果这种“赚快钱”、“轻实业”的风气无法遏制,创新创业热情一定会减退,挤压制造业升级,推升区域金融风险。如果深圳没有了创新,就没有了灵魂,长此以往下去会走向香港的老路。

相关资讯
在线客服系统
展位预定